畲族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

本站编辑 综合笑话 2023-11-06 04:44:41 畲族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
由于地域及人文环境的不同,各地的饮食文化也有所差异,而畲族的饮食文化则是畲族文化的一大特色。那么畲族人民的饮食文化都有什么特色呢?在畲族,他们的饮食都有什么禁忌呢?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畲族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。

一、一年四季以杂粮为主食

畲族先民长期过着随山而种的游耕山地农业生活,虽也租种当地地主的水田种水稻,但所种的大米基本都用于交租,所以一年四季以番薯、玉米等杂粮为主食。

民俗学家沈作乾在1924年发表的《括苍畲民的调查》一文中详细纪录了浙江丽水碧湖畲村畲民的饮食情况:畲民的饮食以番薯为主粮、玉蜀黍次之,食米的很少。普遍用番薯切丝,掺米饮食,叫做番薯丝饭。

1929年德国学者史图博先生在景宁敕木山所见到畲民的饮食情况是:吃的非常简单,只有富裕的人家才吃得起大米饭,以甘薯为主食。每天吃两餐,很少吃三餐。

二、嗜辣重咸,喜食野味、河鲜,善腌制食品

畲族的饮食习惯之一,嗜辣。畲民喜欢在炒菜煮食时加辣椒调味,正如畲族谚语所谓:火笼当棉袄,辣椒当油炒,番薯丝吃到老。

关于畲族饮食习惯中嗜辣之原因大概有三:一为贫困,缺油,以辣椒当油炒;二为,畲民客观居住的条件使然,居在深山,地阴气寒,吃辣能去湿却寒有利于健康;三为,畲民喜食河鲜、野味,加辣调味能去腥。

畲族同胞散居于深山之中,耕山而作,日常狩猎、捕鱼以供饮食之需。故其饮食风俗中喜食野味、河鲜。关于此,清杨澜《临汀汇考》卷三《风俗考•畲民附》一文中录福建长汀杨睿诗云:姜薯蓣豆种山椒,叉木诛芋各打寮;夜半风腥呼野菜,强弓毒矢竟相邀。

《古田县志》亦有载:畲家男女赴山耕作,每腰系鱼篓,捕鱼螺以为馔羹,执柴刀采薪以供粉饷。为了保存食物,畲族先民特别重视腌制和腊制食品。关于畲族饮食习惯之中喜腌和腊重咸这一特点,畲谚有云:食最好是咸腌货,穿最好是蓝青色。

如:把芥菜略晒,加盐腌制在大缸或木桶之中,即成酸咸可口的酸菜;青辣椒加盐腌制,即成酸辣可口的酸辣椒;萝卜加盐腌制,即成咸萝卜;竹笋加盐腌制,即成酸竹笋。

此外,尚有色似金黄琥珀的咸菜、咸豆、霉豆腐等等。鱼类河鲜,小鱼泥鳅之类则烘干,大鱼则剖开以盐腌咸再加酒糟腌制,挂于透风阴凉处晾干,则成风味独特的腌鱼干。

腊制食品一般在冬季,有腊猪头、腊条肉、腊猪脚等。其中,畲家腊腿制作工艺特殊,风味独特,于每年冬季,取新鲜猪腿,用食盐抹透,挂于灶头,常年以烟火熏之,时历一年则肥肉似白玉,精肉似火红,以刀片之成薄片即可入口食用,肉肥而不腻,有股淡淡的烟熏味道,美味无比,口感独特。

畲族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

延伸阅读

石家庄饮食文化的特点

石家庄早在几万年前就有农业生产工具、粮食加工工具及商代酿酒作坊遗址、水井和古酒。石家庄地区的农业、养殖畜牧业、酿造业等行业都已经很发达。那么,石家庄文饮食文化有哪些特点呢?一起来石家庄文化中看看。

石家庄地区的饮食口味以咸为主,在粗犷大气的基础上,兼收八大菜系的一些特点,擅长爆、炸、炒,注重色、香、味、形。这里丰富的物产,形成了饮食取材广博、烹调方法丰富、注重主食制作、食物品种繁多、地方风味独特的特点。而石家庄地方风味菜则属于冀菜冀中南平原菜的分支流派。

石家庄的饮食取料广泛、品种繁多、方法多样,擅长溜炒,善用鲜汤,口味咸鲜、富于变化,并且刀工精细,拔丝菜品堪称一绝。

经过不断地传承发展,石家庄地区流传下来许多传统名菜、名小吃、老字号美食,金毛狮子鱼、芙蓉燕菜、香酥鸡、金凤扒鸡、拔丝雪梨、小白龙过江、崩肝、热切丸子、栗子扒白菜、八珍豆腐、南煎丸子、雪桥八仙、霸王肉、敬德访白袍、隋阳公主抱大虾、燕风楼红肠、驴肉火烧、缸炉烧饼、平天转饺子、无极饸饹、红星包子、中和轩蒸饺、燕风楼包子等特色美食让人们一饱口福。同时还产生了河北风光宴、孔府宴、花素大宴、八珍全鸭宴、金钗宴、仙乐宴、龙凤喜宴、三国宴、全鸡席、全鱼席、狗肉全席、黄瓜宴等名宴。

石家庄人待客热情朴素,因此饭食丰富实惠,较普遍的待客饭食是“送客饺子迎客面”。传统宴席重视碟盘碗数量,多为八碟八碗、十二碟八碗。在待客中,一些地方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性宴俗,例如新乐的“加面宴”,栾城的“十二碗”、“三八八”、“四大件儿”,石家庄的黄瓜宴等。另外还有以欣赏物象而设的饮食活动,如赵县梨乡梨花盛开时,聚众饮宴赏花称为“梨花宴”(现已发展成“梨花节”)。

随着经济发展,生活消费观念的转变,城市居民从原来的待客、吃好的单一需求,发展为当今的特色餐饮、休闲餐饮、健康餐饮和便捷餐饮的多种需求。不仅要吃饱,而且要吃得更有营养、更浪漫、更有文化韵味。

傈僳族独具一格的饮食文化

傈傈族文化极其丰富,其中饮食文化更是独具一格。傈傈族是一个择山而居住的民族,由于受居住环境的影响,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。傈傈族人民喜爱喝酒,所以他们的日常饮食都离不开酒。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傈傈族的饮食文化。

傈僳族饮食文化极其丰富,有阔耍俄勒、苦荞粑粑蘸蜂蜜、琵琶肉、籼米粑粑、清水煮乳猪等美味佳肴。大多数居住在高山地区的以包谷、荞麦为主食。蔬菜有小白菜、小青菜和芋头,特别是芋头深受傈僳人民喜爱,每家都要栽种,既可做菜,又可兼做粮食。平时傈僳人煮包谷饭时很少放油盐,到吃时才沾少许盐巴。除杀牲祭鬼或过年外,很少吃肉,间或猎获野兽,也须在本寨或家族内平分。

包谷是傈僳族的主食。傈僳人将粒大饱满的包谷拿到碾米机上碾碎,除掉包谷籽上的皮,碾成一粒粒的砂状(称为“包谷砂”),将包谷砂用水泡软,放入锅里添水,加入火腿(或腊肉)、四季豆、蔬菜等东西煮熟,吃之别一番风味,是傈僳族人最喜爱的一道食物。

傈僳族的烹饪方法主要是饭菜合煮,做时先把粮食放入锅内熬煮,更换两次水,到快熟时放进青菜、白菜等,煮到菜烂即可。吃饭时由家庭主妇按家里人口多少,平均每人一大木碗。傈僳族的副食品有各种肉类、蛋类、鱼、猪肉、牛肉、小鸟等喜爱的烧食,这是傈僳族人吃肉的传统方法。每当过年或有婚嫁喜庆时,都要杀猪。

傈僳族的生活用具较为简陋,大多以三块石头和土锅煮饭,少数富裕人家用铁锅和铁三角架,一般人家没有陶瓷碗,大多用木勺、木碗,背水用木桶或竹筒。

傈僳族家家都养蜂,少则4、5群,多则十几群,每年秋季,家家都酿酒,所用原料除玉米、高粱外,还喜用稗子,并以稗子酒最好。酿酒时,先将原料捣碎,蒸煮后放酒装坛封存,10天后即可启封冲饮,度数不高,淡而醇,有解渴提神之功效。

傈僳族人都喜欢喝水酒,每年九十月份粮食收获后,人们以包谷、高粱和稗子为原料,捣碎后进行蒸煮,放入酒,装罐封存,数十天后即可启封冲饮。启封后将酒糟盛入温水中搅拌,主人先尝后即可过滤倒入酒杯敬客。酒糟可兑制二至三次。傈僳族以酒待客的最高礼节是饮双人酒,俗称饮“同心酒”。饮时主人和贵宾各出一手捧起木碗,同时喝下,表示主客之间亲密无间,情同手足。

此外,傈僳族喜饮一种麻籽茶。制作麻迷茶时,先将麻籽入锅用微火焙黄,然后捣碎投入沸水中煮6-7分钟,取出沥渣,汤仍入锅放盐或糖煮沸即可饮用。麻籽茶洁白,多饮也像饮酒一样能够醉人。在贡山一带的傈僳族,受当地藏族生活方式的影响,也有喝酥油茶的习惯。

每一种傈僳人的食物,都蕴含深厚的文化,饮其食而不知其蕴,则形同嚼蜡,可填胃而不知其道,虽五味可口,却是不尽人意。

泉州特色饮食文化

在中国饮食文化里,泉州自古有“八闽形胜无双地,四海人文第一邦”的美誉,泉州美食自古就十分有名,早在唐代泉州港已是我国四大商港之一,到宋元时期一跃成为“东方第一大港”,人员和文化交流也促进了中外饮食文化的交汇。泉州著名的美食有泉州肉粽、蚵仔煎、牛肉羹、面线糊、土笋冻、洪濑鸡爪等,五花八门,闻名遐迩。

泉州肉粽

肉粽以香菇、虾米、芋头粒、栗子、猪肉(或鸡肉)、糯米 等为原料,拌上卤汤、葱头油,放在锅里炒得又干又松,再与红烧猪肉、生栗子搅拌均匀,用竹叶包好煮烂。肉粽要趁热食用,吃时配上沙茶酱、蒜茸、红辣酱等调料,更是美味可口。泉州肉粽最有名的为东街的侯阿婆肉粽店。

蚵仔煎

蚵仔为闽南语,普通话为海蛎煎。泉州小吃蚵仔煎,口感香脆,内馅香滑。要做出好吃的蚵仔煎,最首要的条件便是采用新鲜的蚵仔,这些新鲜蚵仔在产地现剥现卖,不必因为长途运送而浸水,所以颗颗肥美硕大、鲜美无比,做出来的蚵仔煎当然丰盛多汁。

牛肉羹

泉州的牛肉小吃,有非常悠久的历史,最出名的牛肉羹。牛肉煮羹,醇厚的牛肉香包含在汤里,还有汤里细细的姜丝,两种香味一混合,香而不腻,口感倍佳。牛肉羹有软羹和硬羹之分,最大的区别就是牛肉是剁碎了还是切片。像泉州牛肉羹、西湖牛肉羹都属于软羹,牛肉是碎末,牛肉羹呈淡红色。 而福建晋江牛肉羹、石狮牛肉羹都属于硬羹。

你可能还会喜欢:

浅谈:香港茶餐厅文化

香港下午茶文化,下午茶的由来

古色古香的云南茶文化

京菜菜名的文化内涵是什么?


本文标题:畲族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- 综合笑话
本文地址:/zonghexiaohua/9950.html
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下一篇:很抱歉没有了

分享:

扫一扫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